• 社科赛斯考研
  • 微信
  • QQ
当前位置: 考试大纲 > 考研政治大纲 > 【社科赛斯考研】2020考研政治考试大纲
【社科赛斯考研】2020考研政治考试大纲
来源:社科赛斯考研网 | 2019-11-15 11:09:31
人浏览

2025考研备考资料包限时领取中......

您只需要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领取个人专属备考资料包一份!

2019年7月8日,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发布2020研究生考试大纲。考研大纲是官方发布的唯一对考生复习内容有指导意义的权威材料。它可有效矫正考生复习方向偏差的问题,让复习方向化零为整,提高效率。社科赛斯考研网小编今天这篇文章给大家带来“【社科赛斯考研】2020考研政治考试大纲,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材料分析题 50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入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辩学真理。新时代仍然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世界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物质运动存在形式。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过程性。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
 
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
 
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同工具,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基本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从必然走向自由。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国中的重要因素。生存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善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善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和阶级斗争和产生的本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考究历史创造者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 袖。
 
(5)资本主义和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和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垄断与竞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和作用。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影响。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五)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七)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八)习近平新时代中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奋力实现中国梦。
 
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设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5.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十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3.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4.全国从严治党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十二)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2.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十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红军长征的胜利。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中族的深重灾难。
 
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抗战开始。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延安整风运动。中共七大。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两个中国之命运。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主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良好的开局
 
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及其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
 
3.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3.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中共十九大的举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已任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一)人生的青春之间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与人生观。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2.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阶值的评价与实现。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辨证对待人生矛盾。反对错误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
 
(二)坚定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2.崇高的理想信念
 
信仰马克思主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这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三)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爱国者。
 
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 深沉的民族禀赋。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2.坚定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扣好人生的扣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道德的含义、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变化发展。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族美德。个人品德。
 
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向道德模范学习。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引领社会风尚。
 
(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的含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5.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及其内涵。尊重和维护法律权 威。培养法治思维。
 
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形势与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年度间(2019年1月—2019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
 
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局势与热点问题。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社科赛斯考研】2020考研政治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社科赛斯只做一件事,帮你考研成功!
责任编辑:hll
关键词阅读
猜你喜欢的课程

X

扫码添加获取各院校复试名单及录取名单

考试日历
考生关注
考研指南
    国家线
备考指导
  • 考研英语
  • 考研政治
  • 考研数学
  • 联考综合
报考信息
  • 动态
  • 报考
  • 招简
  • 大纲
  • 分数
  • 复试
快速查询
扫描二维码关注 社科赛斯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 社科赛斯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

13212228675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13212228675

用考研政治刷题
轻松掌握政治考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