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心理的活动和属性,是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是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2. 意识的种类
(1)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指人对其内在身心活动状态以及周围的环境变化没有觉知/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在无意识状况下,人很难意识到自己内在身心状态的变化。例如,血压变化、心跳脉搏变化、脑电活动等由神经系统控制的生理信息,尽管它们在人体上每时每刻发生着、变化着,但人并没有觉知到这些变化。
无意识现象:
①无意识行为:即自动化了的行为、习惯(骑自行车);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但实际上它们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的(内隐记忆);
③盲视:有些脑损伤病人无法真正感觉到事物,但却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
(2)前意识: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或信息,平时虽不能被觉知到,但在需要时或被注意时,可以被复现或提取而达到觉知。
弗洛伊德对潜意识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某些意识经验,如本能欲望、创伤经历等威胁心理活动过程被排除在意识之外。但是,那些原始的、不被现实和良心接受的欲念、动机、情绪等内容与经验则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尽管潜意识中的欲望、情绪或某些观念被压抑,但它们并没有泯灭。那些本能欲望、情绪和观念会不自主地活动,在某种状态下通过转换、象征等方式在意识中呈现,仍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现实生活中,有人会出现口误、笔误、梦,在精神分析理论看来就是潜意识的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是人有目的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并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经验,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作用,组织潜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潜意识处于大脑底层,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毫无理性,个人无法意识到却影响人的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与潜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抑潜意识本能冲动,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而潜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意识是清醒理性的却又是无力的,潜意识是混乱盲目的却又是有力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因此,潜意识是占据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
以上是小编整理“2022考研312心理学备考:心理学导论知识点之意识(1)”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更多考研择校择专业信息尽在本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