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科赛斯考研
  • 微信
  • QQ
当前位置: 社科赛斯资讯 > 2021解读中国专硕培养体系建立与发展,从“人才流动”到“人力资本积淀”任重道远
2021解读中国专硕培养体系建立与发展,从“人才流动”到“人力资本积淀”任重道远
来源:社科赛斯考研 | 2021-05-10 09:44:53
人浏览

2025考研备考资料包限时领取中......

您只需要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领取个人专属备考资料包一份!

中国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体系从建立到发展,再到未来2025年的建设目标,始终围绕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和人才培养计划的转变,管中窥豹,我们从中可以得见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一角。

01
 
人才流动通道的打开
 
1977年8月6日,邓小平同志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讨论恢复高考事项。由于敏感时期刚刚结束,与会人员均不愿“冒险出头”发表看法。见到这一幕,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武汉大学教授查全性忍不住站出来发言。查教授痛陈当时招生制度的四大弊端,并对改革招生制度做出了建设性陈述。
 
深受感动的邓小平呼吁在场同志认真倾听查全性教授意见,并最终做出决定:今年就恢复高考!同年12月上旬,570万考生走进了被关闭十余年之久的考场。
 
 
 
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中国人是善于抓住向上跃迁的机会的,高考制度的恢复,意味着人才流动和上升通道的打开,意味着阶层跨越的可能性,中国几千年读书入世的传统,又重新接续了起来。
 
历史学家雷颐回忆当年复习的“孤独与疲惫”——“吃完饭,别人在打牌,我就在复习,都是复习到半夜,中午整个车间机床轰鸣,一点没把我打醒,太累了”。
 
随后的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第一部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决定于1981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从此,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两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决定,让中国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制度建设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据不完全统计,恢复高考制度和研究生教育制度后的二十余年里,总计有1000多万名本专科生和近60万名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
 
这些国家培养出的高学历专业人才、高级知识分子,成为国家建设完备的工业体系、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目标、达成几十年经济黄金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中坚力量。
 
02
 
人才培养的内卷化
 
中国人一旦认准了某个正确的方向,就会舍得花力气和时间投入。
 
在国家人才的培养、教育体系的构建上,中国政府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并颇见成果。从近二十年的会议决策上,就可以看到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
 
2003年,首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着力解决农村教育发展薄弱的问题。
 
2006年9月1日,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开始实行,适龄儿童、少年开始接受教育的九年不收学费、杂费。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惠民政策,已经推广到中东部地区,实现了对全国40万所农村中小学的近1.5亿名学生的全面覆盖。
 
2008年国务院决定,在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基础上,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
 
2015年,国家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部署“双一流”建设,推动一批大学和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并决定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划在5周年后,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2017年,两会期间,12年义务教育被代表提出,并有望在未来全面实行。
 
在一项项教育战略和决策的推动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以及国家对于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的决心。
 
但在国家普及基础义务教育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些不足之处。
 
1996年之后,大学生不再包分配工作,本科毕业生不再是“香饽饽”。
 
201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全国13.73亿人中,具有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为1.7亿人,人口占比12%,已经算是“全民皆本科”了。
 
2020年,美团发布《2020年上半年骑手就业报告》,报告显示:全国大学及以上学历的骑手比例为24.7%,约为72.8万人,比2019年增长6.7%,其中研究生人数已达6万人。
 
 
 
大学生找工作已成为社会一大难题
 
大学生就业难、收入水平低已经成为横亘在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团结之间的一道鸿沟!辛辛苦苦读书十几年,踏入社会却发现没有用武之地,不能实现命运的转变,一时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可是,任何时候,人才都是国家实现复兴的核心因素,资源、资本、制度设计、商业环境、政治因素,都是围绕着人才实现重组、重构的,在可见的未来,人才是国家之间贸易战争、经济纷争、科技争夺的主要资源。
 
人才的培养似乎走入了死胡同,培养出来的人才无用武之地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极度渴求之间的矛盾,正制约着国家发展的速度与人才流动和培养体系的稳定。
 
解决问题的方向,绝不仅仅是向下普及9年、12年义务教育,更在于向上普及与改革研究生教育!
 
03
 
研究生报考热度及专硕的兴起
 
这几年的考研形势,恰恰就反映了这一点。
 
从近7年的数据来看,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激增到2021年的377万,年复合增长率达14.77%!其中,增长最快的是2019级和2020级,两年的增长率均超18%,考研竞争已经呈现白热化、白刃化。
 
 
近11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的变化趋势
 
如果院校招生速度能够与研究生报名人数的增长速度持平倒还好,但从上图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院校招生规模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研究生报名人数的增长速度。数据显示,院校招生规模的年均增长率仅为5%左右,再之社会对高端人才需求激增的推动,这必将带来考研热度的进一步推高。
 
在社会需求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双重引导下,研究生的招生结构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专硕与学硕招生规模的演变趋势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2020年,专硕招生规模在总招生规模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而学硕在招生规模中的份额逐渐萎缩。
 
其实,这一切早有端倪。教育部早期招生计划的政策显示,2012 年,专业硕士的招生总数要占到研究生招生总数的30%以上;2015 年,要实现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各占 50%。
 
教育部的招生政策也对各高校的招生意愿产生了重大影响,院校每年把大量的名额用于招收专业硕士。
 
也许,看一看2009-2011年的招生数据,会更有冲击性。
 
 
2009年—2011年学硕与专硕招生规模变化
 
2011年,全国招收硕士49.5万人、比2010年增加2.3万人,增幅4.9%。在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中,学术型34.6万人,比2010年减少1.59万,减幅4.42%;专业学位14.9万人,比2010年增加3.89万人,增幅35.44%。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专业硕士将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流形式。
 
04
 
专硕教育的发展
 
但人们真的了解专硕吗?很多人的眼中只有硕士研究生的概念,并没有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其实,专硕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也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与学术性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不同,专业学位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
 
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在培养体系上处于同一层次,在培养规格上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的差异。
 
 
 
 
 
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己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
 
在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2009年和2010年,是十分重要的年份。这两年发生了两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情,并标志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其一,2009年3月,教育部党组决定增招硕士研究生,全部用于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同时决定,自2010年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全部可以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安排。
 
这表明,一直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般不招收应届毕业生并以在职攻读学位为主的局面改变了,进入到了研究生招生的主渠道,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确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整个研究生教育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其二,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种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这次会议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上审议专业学位文件最多、新增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最多、讨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深入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将产生历史性的重大影响。
 
05
 
专硕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从1981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到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到如今专硕报名人数超过学硕,再到国家计划到2025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专硕教育的快速崛起?
 
从国际角度来看,专硕教育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科技竞争的必要产物。进入21世纪后,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大国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美、英、法、德、日、韩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专业学位发展,以职业导向或较强应用性的领域为重点,设置类型丰富、适应专门需求的专业学位,有力支撑其经济社会发展。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各行各业的知识含量显著提升。但同时,我国在很多领域都有尚待突破的关键技术,这就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能力、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才培养从数量上的需求到质量上的需求的转变,推动着我国建立高层次的专业化人才教育体系。
 
一方面是国际竞争战略层面转变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的需要。我国正凭此建立起一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对比学术性教育来说,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以产教融合培养为鲜明特征,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专业学位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在适应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对人才需求多样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国内外的需求变化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地位日益重要,必须加快发展。
 
市场的嗅觉是更灵敏的,专硕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也带动着国内一批培训机构的崛起。这其中,以北京社科赛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考研培训机构走的更远更深入。考研培训机构的成立与壮大,正契合中国企业处于快速融合全球化的阶段。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考研培训机构的兴起,而这些机构的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专硕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专硕研究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06
 
MBA教育的兴起
 
在专硕教育的高度发展中,MBA教育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并成为专硕教育中,开办最早、市场影响最大、招生单位和报考人数最多、考生层次最高的专业。
 
MBA英文的全称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于1908年由哈佛商学院首创了。在随后的10年中,美国经济发达的各地财团联盟与以哈佛大学为首的各大院校相继设立了多家开设MBA学位的商学院及管理学院,并成立了延续至今的美国企业教育发展的“美国商学院联合会”。
 
当时,美国的经济正处于历史上第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各行各业都面临一个行业腾飞和经济组织演变的新挑战,这就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又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二者相互激励,从根本上推动了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演进,从财务制度、统计制度到人员绩效激励等制度,都得到了强势的推动。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MBA逐渐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管理教育的主流模式。
 
 
 
正是由于美国MBA教育的成功,促进了世界各国MBA教育的引进及发展。中国也在1988年成立了“培养中国式MBA研究小组”;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在中国试行MBA教育,并于1991年在清华、人大、南开、天大、复旦、厦大、西安交大、哈工大、上海财大9所院校进行试点;1993年,86位首届MBA毕业生获得学位;同年,试点院校扩展到26所;到1998年。我国又进一步扩宽了MBA培养渠道,试点院校扩展到64所。
 
截至2011年,中国拥有MBA招生和培养资格的院校已达236所,当年全国一月MBA报考人数达9万人,录取人数达3万人,占当年所有专业录取人数的五分之一。
 
从1997年起,MBA入学考试的初试开始实行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的全国联考制度。最初,MBA 联考包括四门(政治、英语、综合能力、管理);2005年改为综合能力和英语两门。随后的几年中,又历经若干次调整,最终在2008年定型,总体上体现了“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由应试到能力、由选拔到门槛”的变化趋势。
 
MBA培养院校与招生规模的攀升,其背后对应着的是国家经济总量的持续上涨。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经济增长迅猛,与之相伴随的是,MBA招生数量也高速增长。1965年至1977年,美国GDP的年均增长率为8.8%。同期,MBA学位授予人数年均增长率为17.7%,增长速度高出GDP增速一倍;1974年,美国的GDP约1.5万亿美元,这一年美国授予MBA学位的人数是3.2万人;2010年,美国GDP达到14.6万亿美元,颁发 MBA学位约16万个。
 
从美国的数据可以看出,MBA招生形势的热度上升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国家GDP总量的不断攀升,呈螺旋式辅助上升的趋势,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而中国MBA培养规模,还远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程度。2010年,中国的GDP约合6万亿美元,而MBA招生数量才首次突破3万人。此前20年中,中国累计授予MBA学位的还不到20万人,只相当于美国一年的数量。此外,中国每年招收的MBA占硕士招生总数的比例不到8%,而美国这个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基本稳定在25%左右。
 
中国MBA教育任重而道远,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07
 
国家专硕发展展望
 
好在,中国政府是有教育发展的战略大局观的。
 
目前,国家已经设立了专硕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更加紧密,发展机制和环境更加优化,教育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建成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中国的专硕教育培养体系,在党的正确引领下,经历了建立、探索、发展、壮大的阶段。在可见的未来,中国的专硕培养体系会逐渐丰满与完善,这必将带来国家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与人民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推高,让我们拭目以待。
 
 
 
 
回望国家人才培养体系和战略不断调整转变的44年,我们不禁感慨,在国际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中,在国家力量的不断增强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进步的大背景下,每个人才都得益于世界的发展,而又反哺于世界的进步。每个人都是这个大海里的一朵浪花,被巨浪推动着往前奔跑,也正是一朵朵的浪花,组成并掀起了一次次时代的浪潮,推动着人类、世界、国家向前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yyn
关键词阅读
猜你喜欢的课程

X

扫码添加获取各院校复试名单及录取名单

考试日历
考生关注
考研指南
    国家线
备考指导
  • 考研英语
  • 考研政治
  • 考研数学
  • 联考综合
报考信息
  • 动态
  • 报考
  • 招简
  • 大纲
  • 分数
  • 复试
快速查询
扫描二维码关注 社科赛斯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 社科赛斯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

400-8030-96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8030-969

用考研政治刷题
轻松掌握政治考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