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的物质前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基础,是对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始源证明。
人类社会是从自然而来又对自然进行能动改造的物质存在形式,如何处理好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始终是人类所面临的永恒主题。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是一种复古倒退的观点,是错误的;材料的观点并没有停留在“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上,“退耕还‘荒’”才是最后的重点,因此B项也不正确。C项、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一种消极悲观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11.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以点是:质量互变规律。溪水之所以能战胜岩石,就是因为坚持,,而这个“坚持”就是量变,是溪水坚持,实现了溪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战胜”就是质变量变达到—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如“水滴朽穿”、“多”“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C是最佳的选项。A、B、D与题干没有关系。
12.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起源和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动物只有感觉和心理依赖,不可能产生意识。只有人脑才具有意识,才有思维,才能在对客观世界反映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正确。B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选项C,动物有知觉,但没有想象,也就是没有意识。但是,人是既有知觉,也有想象,还有意识的。选项D,人和动物都具有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